Tuesday, February 6, 2007

曼珠沙華 Spider Lily




曼珠沙華這個名字源於梵語Mañjusakau,上有一橫,s下有一點。其花具有絕處逢生、獨立蒼茫之特性。

傳說曼珠沙華開在接引靈魂至冥界的黃泉路旁,是連結陰陽兩界之花。曼珠沙華是一種令死者都深深陶醉的死者之花.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,紅豔卻慘烈,一整片似血般盛放,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, 也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。當靈魂踏上黃泉,渡過忘川,便會忘卻生前的種種.而曾經的一切留在了彼岸,開成妖豔的花,所以又稱彼岸花.佛經中此花是接引之花, 花香傳說有魔力,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。



戀人們即使渴求來世再度相逢相戀,越過奈何橋、飲過孟婆湯,刻骨銘心的記憶都必須緩緩忘卻,此時只有曼珠沙華在旁,彷彿撿拾起戀人不得已捨棄的記憶,只要再聞過一次花香,就能再度喚醒那段前世纏綿的愛戀。



[ 彼岸花,開彼岸,花開時看不到葉子,有葉子時看不到花,花葉兩不相見,生生相錯。]

曼珠沙華獨特的花性,開花時葉已然凋落,長葉時花又早已凋謝,花葉永不相見的悲戀,就如同陰陽永世隔絕的戀人般,悲戀與思念纏繞不息,故其在日本的花語是「悲傷的回憶」,在韓國則是「永世的思念」。




紅曼珠沙華(紅花石蒜 Red Spider Lily),多生長在田間小道與墓地,花期始於日本秋彼岸時期(秋分前後三天),故又名彼岸花(Higan Bana),秋彼岸為日本掃墓的日期,片片紅花似對故人的思念般,綿延不絶地染紅上墳的路途。



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,在那兒大批大批地開著花,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, 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“火照之路”。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,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,通向幽冥之獄。






在台灣生長的曼珠沙華則多為金色花種(金色石蒜 Golden Spider Lily)
,盛開在淡水及北海岸一帶,不似紅花般情感強烈,金色花蕊帶著一份內斂的淡淡哀傷,孤獨的思念在心底深處縈繞不絕。





  

  





「摩訶曼珠沙華」原意為天上之花,大紅花,天降吉兆四華之一。佛典中也說曼珠沙華(曼殊沙華)是天上開的花,白色而柔軟,見此花者,惡自去除。也有些人認為彼岸花是「荼蘼」,不過荼蘼是薔薇科的植物。 

  

  日文彼岸花(higan bana)的別名也是曼珠沙華,大都是說紅色的那一種彼岸花。所以在日本說曼珠沙華一般說是彼岸花。春天是球根,夏天生長葉子,秋天立起開花,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,如此輪回而花葉永不相見,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。









彼岸花   



彼岸花,一名曼珠沙華,又稱為 Red Spider Lily



在日本稱作マンジュシャゲ,花語是“分離/ 傷心/ 不吉祥”。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,河邊步道和墓地,所以別名也叫做死人花。一到秋天,就綻放出妖異濃艷得近於紅黑色的花朵,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觸目驚心的赤紅,如火,如血,如荼。



彼岸花屬於石蒜科(Lycoris Herb),屬名是希臘神話中女海神的名字。因為石蒜類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(總梗)開花,花末期或花謝後出葉;還有另一些種類是先抽葉,在葉枯以後抽葶開花,所以才有“彼岸花,開彼岸,只見花,不見葉”的說法。



曼珠沙華的美,是妖異、災難、死亡與分離的不祥之美。或者是因為它深艷鮮紅的色澤讓人聯想到血,也或者是因為它的鱗莖含有劇毒,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,它的形象通常是與“瘋狂、血腥”之類的概念相聯繫起來的。在炎之蜃氣樓的邂逅篇《真皓殘響》中,桑原水菜筆下寫到景虎自殺的瞬間,看到噴出的鮮血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。



【英 名】︰Shorttube Lycoris

【學 名】︰
Lycoris radiata

【別 名】︰龍爪花、蟑螂花,魔術花


【科 屬】︰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

【產 地】︰原產中國與日本。

【花 期】︰89

【形 態】︰鱗莖近球形,外被紫褐色薄膜,葉基生,狹條形,深綠色,背部有粉綠色帶。夏秋之交,花莖破土而出,傘形花序頂生,有花5-7朵,紅艷奇特,花瓣反卷如龍爪。

【特性】︰

  野生品種生長於蔭森潮濕地,其著生地為紅壤,因此耐寒性強,喜陰,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℃。喜濕潤,也耐乾旱。習慣於偏酸性土壤,以疏松、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。有夏季休眠習性。球根含有生物鹼(Lycorine)利克林毒,可引致嘔吐、痙攣等症狀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影響,可用於鎮靜、抑制藥物代謝及抗癌作用。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